顾渚紫笋茶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一带,属绿茶类。因其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故而得名。是上品贡茶中的“老前辈”,该茶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一带。
顾渚紫笋早在唐代便被茶圣陆羽论为“茶中第一”。在唐朝广德年间开始进贡,正式成为贡茶。那时因紫笋茶的品质优良,还被朝廷选为祭祀宗庙用茶。当时的皇室规定,紫笋贡茶分为五等,第一批茶必须确保"清明"前抵达长安,以祭祀宗庙。这第一批进贡的茶就被称为"急程茶"。
01、产地介绍
长兴县位于浙西北太湖之滨,南、北、西三面环山,东临太湖。境内有大小山峰300余座,全县属亚热带季风区,年均气温15.6℃,年降水量1200毫米,无霜期135天,山区早晚云雾弥漫,土壤以黄、红壤和石沙土为主。茶树大部分种于山坞,称之为“界”,以西坞界、竹坞界、方坞界、高坞界等地最多。新梢长势旺,发芽整齐,叶片茸毛较多,产量亦高,为制作红、绿茶兼适的优良品种。
02、历史发展
1、顾渚紫笋茶在唐朝广德年间开始进贡,正式成为贡茶。
2、那时因紫笋茶的品质优良,还被朝廷选为祭祀宗庙用茶。
3、当时的皇室规定,紫笋贡茶分为五等,第一批茶必须确保“清明”前抵达长安,以祭祀宗庙。
4、这第一批进贡的茶就被称为“急程茶”。
5、该茶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一带。是上品贡茶中的“老前辈”,早在唐代便被茶圣陆羽论为“茶中第一”。“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这是唐代诗人张文规对当时紫笋茶进贡情景的生动描述,皇帝对湖州顾渚紫笋特别喜爱,所以宫女一听到顾渚紫笋已经运到宫的消息,便立即向正在“寻春半醉”的皇帝禀报。
6、顾渚紫笋茶自唐朝广德年间开始以龙团茶进贡,至明朝洪武八年“罢贡”,并改制条形散茶,前后历史600 余年,明末清初,紫笋茶逐渐消失,直至本世纪七十年代末才被重新发掘出来。
7、湖州的当地官员为了赶制急程茶,每年立春前后就要进山,进行全程监督,以保证按期保质地完成任务。
8、当时的交通极不方便,从湖州到长安,相距2000多里,为了确保贡茶如期送到,送茶队伍常常在清明前10天就起程。曾经就有一个湖州刺史叫裴充的,因没有按期送到急程茶而被撤职。
9、20世纪70年代末,当地政府重新试产、培育紫笋茶,此茶才得以重新扬名光大。
03、加工工艺
(1)采摘。紫笋茶采摘时间一般在4月5日至20日,采摘一芽一叶的初展至一芽二叶初展的正常茶叶为原料。采摘时做到不采深紫色的芽叶,不采受冻焦斑芽叶,不采病虫危害芽叶,不采无叶单芽,不采无芽对夹叶,不采雨水叶,不采露水叶,不采带蒂芽叶。采下的芽叶用竹篮或篾篓盛装,不准揿压,保持芽叶新鲜,及时运送茶厂。
(2)加工工艺。因为采摘的鲜叶极为幼嫩,炒制500 g干茶,芽叶多达3.6万个。鲜叶进厂后,需经5~6 h摊放,待含水量降至72%左右,发出清香时炒制。加工工艺分为杀青、炒干整形、烘焙三道工序。在锅中进行杀青,要求杀匀杀透。杀青叶出锅后进行摊凉,再入锅炒干整形,最后烘干至含水量5%左右时下烘,稍经摊凉就可收回储藏。该茶属于半炒烘类型,既用锅炒,又用烘焙,因而外形紧结,又较完整,香气馥郁,汤色清澈,茶味鲜醇而回味甘甜,自1979年试制以来,历届都被评为部级或省级优质名茶。
04、冲泡方法
1、温杯
将开水注入透明玻璃杯三分满,轻摇玻璃杯,使杯子内壁充分温润。
2、投茶将约3克顾渚紫笋置入玻璃杯中。
3、润茶用85-90℃开水冲泡,注水约三分满,充分摇匀摇香润茶,将顾渚紫笋浸透润湿。
4、泡茶将顾渚紫笋充分润湿后,再次注入85-90℃开水,至7-8分满即可。
5、品茶待芽叶完全舒展后,即可慢慢品饮。
05、鉴别方法
外形:极品紫笋茶叶相抱似笋,上等茶芽挺嫩叶稍长,形似兰花。成品色泽翠绿,银毫明显。
茶汤:清澈明亮。
叶底:细嫩成朵。
本文来源:图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