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客户朋友向我发来了她在旅游时购买的珊瑚饰品,包括两个挂件和一个手串以及一串筒珠,据沟通得知,这四件“珊瑚”饰品是她去年在某地旅游时,经导游介绍在专卖店内购买的,四件东西加在一起折扣后是三万五千元,在佩戴过几次后,便出现了脖子发痒过敏,项链和手链颜色变浅的问题。于是怀疑东西质量是否存在问题。
由于照片无法做出明确判断,我们便约定了时间见面鉴定。东西上手后,结合经验我判断存在较大问题:
综上结论结合实际,我判断这几件饰品可能为“海竹染色仿珊瑚”。在我的联系下,将这几件饰品送至中国地质大学珠宝鉴定中心鉴定,最终结论与我初步判断相同,为“染色海竹”仿制品。
红珊瑚的仿制手段众多 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当时使用纯化学制品的“赛璐璐”,其料器外烧挂珊瑚釉,用面裹铅,外涂一层珊瑚漆皮并绘出纹理,以及用牛骨或滑石刻成圆珠,沁入红色,由于当时的鉴定技术不发达,所以很多使用塑料和料器冒充的珊瑚出售和销售。
这种作伪手段流传至今,但鉴别起来并不难,用料制的“珊瑚”内部含气泡,破碴处发亮,没有真正的珊瑚指纹状花纹,用玻璃制成的“珊瑚”为贝壳状断口,而真正的珊瑚缺口是光滑的;用面制作的“珊瑚”光泽发乌,年久有裂纹,相击声音发闷;用骨角质染色而成的“珊瑚”只需用丙酮擦拭,就会真伪立辨。
目前的珊瑚仿制品利用了先进的技术,在珠宝市场中有用白珊瑚或类似珊瑚的海竹加以炝色、吉尔森“合成珊瑚”等,极具隐蔽性,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或借助科学仪器加以检测的话,就很容易鱼目混珠了。
最后,如果您也有类似需要鉴定或者拿不准的饰品,欢迎私信找我进行在线鉴定。
本文作者:中国珠宝玉石行业协会GAC资质鉴定师,钻石分级师,奢侈品鉴定评估师,
典当行鉴定师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