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品鉴网

玛瑙:一部精彩绝伦的历史记录

07-20

玛瑙:一部精彩绝伦的历史记录

玛瑙色泽艳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温润细腻,千姿百态。

作为地质作用的产物和已经流传了成千上万年的玉石,玛瑙可谓是一部记载着地球演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精彩绝伦的“史书”。

玛瑙《花开富贵》宋世义大师玉雕作品

玛瑙是什么

玛瑙通常被认为是具有同心层状、环带或条带状构造的玉髓。

所谓玉髓,简单来说,就是纤维状隐晶质石英集合体。玛瑙曾经作为玉髓中的一种,与玉髓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独有的花纹或图案,尤其是具有同心层纹状或层带状花纹,因而我国历史上形象地称之为“马脑”。它的英文名称agate来自希腊文的拉丁字,源自最初的产地——意大利西西里岛西南部的阿契特(Achates)河——因为那里发现了五光十色的并最早被承认的玛瑙。

而今在我国珠宝界,根据《石英质玉分类与鉴定》国家标准(GB/T34098~2017),玛瑙已然从玉髓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玉种,并与玉髓、碧石并重,三者均属于隐晶质石英质玉类。所谓的“隐晶质”是指单个矿物晶体颗粒在10倍放大镜下无法辨认出、但在显微镜下可以辨认出,并且绝大多数矿物颗粒粒径小于20微米(μm)。国标(GB/T34098~2017)还将玛瑙重新定义为:“透明—不透明,具有同心层状、环带或条带的隐晶质石英集合体,可含有少量赤铁矿、针铁矿、绿泥石、云母等矿物。”


圆形素面型碧石中国地质博物馆藏
摄影/郭克毅
产自津巴布韦的铬玉髓 摄影/张 超


作为玛瑙,必须具备3个特性:一是由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的构造层,或两者兼而有之所引起的任何类型的条带;二是半透明(偶尔为透明和不透明)与多色相结合三是半透明与结核状和有色包裹体相结合。换句话说,“典型的玛瑙”应该是一个结核,里面填充有半透明的、多色的,并显示条带状构造或拥有一些特殊彩色图案的隐晶质(或显微)石英(常含有斜硅石——石英的同质异象体,即与石英成分相同但结构不同的矿物)集合体。

此外,玛瑙自身还有一些独特的宝石矿物学特征。譬如,常见灰、白、红、红褐、黄色,甚至绿、紫、蓝、黑色,以及多种颜色组合,有时具有晕彩效应;抛光面常呈玻璃光泽,断面常呈油脂光泽或蜡状光泽;往往为纤维状结构,也有粒状结构,有时可见无色水晶、紫晶或烟晶等晶洞,并且条带间或晶洞中偶尔也会出现白色细粒石英。这些特征也可以作为识别玛瑙的部分依据。

玛瑙伴随着人类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玛瑙可谓人类开采利用的最古老的玉石品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与光辉灿烂的玉石文化。毫不夸张地说,每一种玛瑙都独具魅力,并在世界珠宝史上谱写了曾经的辉煌。

玛瑙切片兰德纵贯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收藏 摄影/吕林素

我国对玛瑙的认识和利用最早可追溯到距今1万年前的旧石器文化时期,以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旧石器时代玛瑙刮削器为证。在新石器时代还出现了似玉玛瑙器——以斧形器、璜形器、玦形器为主,在江南地区的河姆渡文化、崧泽文化遗址中均有出土。特别是,辽宁阜新地区早在8000年前就已经从事玛瑙的采掘和加工了,如今阜新不仅被誉为“中国玛瑙之都”,更被誉为“世界玛瑙之都”。现珍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西汉红玛瑙“小动物”佩饰是早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而珍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镶金兽首玛瑙杯更是丝绸之路文化交融的瑰宝。

唐代镶金兽首玛瑙杯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摄影/陈端能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人最先用玛瑙制作信物戒指、串珠等装饰品和印章、杯、碗、瓶等实用品,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隆重仪式才用的玛瑙斧头——现珍藏于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古代东方人尤其是古波斯人,曾大量制作一款多功能玛瑙戒指,并在其上镌刻有伊斯兰教的诗句、特殊人物的名字或一些魔术及符号数字,借以保护物主免受天灾人祸,还可用作传家宝。

西方历史上最有价值的玛瑙艺术品非古罗马暴君——尼禄皇帝(Nero,公元37~68年)的玛瑙酒杯莫属。这个杯身雕刻有错综复杂酒神图案的、具有两个把手的玛瑙酒杯,后被许多大人物所拥有,并且连着好几个世纪,都被法国国王当作加冕酒会上的御用酒杯。自中世纪特别是14世纪以来,玛瑙的开发利用还成就了德国“宝石之城”——伊达—奥伯斯坦(Idar-Oberstein),进而造就了欧洲宝石文化艺术中心的行业地位,更成为每一位珠宝人心中向往的“圣地”。在15~20世纪欧美传统生辰石中,玛瑙是五月生辰石;缟玛瑙是七月生辰石;缠丝玛瑙是八月生辰石。

瑙切片《灵猴献桃》兰德纵贯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收藏 摄影/吕林素

玛瑙的形成是亿万年前地质作用的产物

玛瑙不仅伴随着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它也是记录亿万年前地质作用的一部“史书”。玛瑙的形成就是二氧化硅(SiO2)矿物结晶的过程,这种结晶过程往往发生在火山岩的孔洞中、沉积岩层间以及热液矿脉中。

玛瑙通常以球形、椭圆形或梨形“结核”形式产于火山岩中。无论是酸性的流纹岩、还是中性的安山岩或粗面岩、抑或是基性的玄武岩中,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孔洞,它们是岩浆冷凝过程中气泡中气体挥发后形成的。随着后期含有二氧化硅的液体(由大气降水和远程岩浆水以及二氧化碳对硅酸盐引起的风化作用所获得)在这些孔洞中发生结晶,这种美丽的玉石就诞生了。在二氧化硅含量高的酸性火山岩(如流纹岩)中,不规则状玛瑙形成于球形晶洞的空洞中,通常被称为雷公蛋,最具特征的是德国产的星状雷公蛋。此外,在已凝固的火山熔岩中,因冷却和收缩形成不规则裂缝,也可以形成裂隙充填玛瑙,如摩洛哥的脉状玛瑙。

玛瑙切片画兰德纵贯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收藏 摄影/吕林素

玛瑙也可以形成于沉积岩中,为中温(200~300℃)卤水沉积。在德国西南部黑森林地堑以及法国沃斯北部莱茵地堑发现在玉髓的空洞中都有小玛瑙产出。

玛瑙偶尔以“矿脉”形式出现于一些低温(50~200℃)热液脉及其围岩中,或赋存于浅成低温热液玉髓脉的空洞中。譬如,在德国著名的“黑森林”自然风景区,发现一种有趣的组合——在大量萤石矿脉的空洞内长有玛瑙;在美国克利尔湖以南的加州霍姆斯塔克金矿附近,发现一种脉状玛瑙,并伴有含辰砂玉髓(myrickite)。

当拿到一块玛瑙时,或许有人会好奇地问:它到底有多大年龄呢?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的玛瑙大多形成于距今2.8亿至6500万年之间。譬如,我国著名的南红玛瑙已有2亿多岁了,而年轻一点的战国红玛瑙和北红玛瑙也有1亿多岁了。有趣的是,玛瑙中的斜硅石含量多少取决于其年龄大小,因为斜硅石会随着地质年龄的增长而慢慢地转化为石英,并且早于志留纪(距今4亿年前)的玛瑙基本上都是纯石英的。由此,通过斜硅石的含量便可推知玛瑙的形成年龄。

总之,玛瑙的形成需要一些特定的地质条件和地质作用。通过玛瑙地质产状以及伴生矿物的分析,地质学家可以像穿越时空一样还原一个区域亿万年前的地质过程,从而不断完善地球这部史书。

玛瑙遍布世界

世界上的玛瑙分布广泛,在数以千计的玛瑙产地中,有几十处可被视为经典。著名的经典玛瑙国家有德国、阿根廷、巴西、墨西哥、摩洛哥和美国,此外还有秘鲁、英国、澳大利亚、博茨瓦纳、捷克、意大利、波兰和乌拉圭等。可以说,世界知名的玛瑙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像德国的伊达玛瑙(Idaragate、墨西哥的拉古纳玛瑙(Laguna agate科亚莫玛瑙(Coyamo agate、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玛瑙(Queensland agate以及博茨瓦纳的林波波玛瑙(Limpopo agate,等等。

带石英芯的玛瑙切片中国地质博物馆藏 摄影/郭克毅


我国的特色玛瑙

我国也盛产玛瑙,几乎各省区都有,著名产地有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山西、四川、云南、河北、吉林、江苏等,多按产地命名,并且多数玛瑙还拥有自己的地方标准。

南方的玛瑙以产于云南保山、四川西部和甘肃西南部等地的南红玛瑙最为有名。其最大的特点是含有“朱砂点”,这主要由赤铁矿及少量由针铁矿矿物包裹体组成,从而造就了其美丽的红色。值得一提的是川西“南红”中还有一种独特的纹理叫“火焰纹”——给人以火焰涌动的震撼视觉效果,这是由于“南红”中柿子红与玫瑰红或樱桃红等多种颜色相互交织在一起所致。

“南红玛瑙”佛公挂件 摄影/吕林素

北方的玛瑙主要产于我国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和河北等省区。产于辽宁省阜新地区的“阜新玛瑙”,开采历史悠久,储量巨大(占全国的五成以上),色泽丰富,纹理瑰丽,品种齐全,还出产珍贵的水胆玛瑙。

同样来自辽宁的“战国红玛瑙”是产于北票(以及河北宣化)的黄红色玛瑙,具有“红尊黄贵”的条带状构造特点。和“南红玛瑙”名字相对应的是“北红玛瑙”(迄今唯一拥有自己的国家标准的玛瑙),其代表产地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境内阿廷河流域、伊春市汤旺河流域,此外还有嫩江流域、松花江流域、大小兴安岭区域等地,其红色主要由针铁矿、少量由赤铁矿所致。同样来自黑龙江的“嫩江玛瑙”的最大特点是形态奇特,色彩丰富,并以红、绿色居多。

产于吉林省四平市、长春市农安县一带的玛瑙,称为“柏子玛瑙”——颜色莹白,因其上有或黄或黑的柏枝图案而得名。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多伦玛瑙”作为多伦县的集体商标被成功注册,标志着它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样来自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蓝玛瑙”更是独具特色。

河北宣化的“战国红玛瑙”坠子 摄影/吕林素

此外,江苏南京的“雨花石”、内蒙古的“阿拉善玉”(过去称“阿拉善玛瑙”,但除玛瑙外,还有别的石英质玉)、河北阳原的“泥河石”以及山西的“大同玉”中都有一部分属于玛瑙。注意,无论是陕西的“秦紫玉”(误称为“紫绿玛瑙”)还是四川的“盐源彩玉”(误称为“盐源玛瑙”),二者都不是玛瑙,而是石英岩类玉石。不过,上述所有玉石都统称为石英质玉。

岁月沧桑,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玛瑙这种带有变幻莫测条带的美丽宝石,被古今人们开采、买卖、佩戴。它不仅化身成珠宝文物见证了人类的发展,其自身蕴含的科学密码也被地质学家当作地球历史的“甲骨文”解读。它就像远古地球留下的“竹简”,不断地向人们诉说更多的故事。



责编刘 丹
排版|尹 超
审核|刘 丹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宠物知识大全

比利时牧羊犬的优点和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