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克,8克,8.5克,9克,10克,背后的暗语
同样是一泡岩茶,你打开的茶却不是同样的重量,所以身边常有老茶友备称,原来是为喝散茶备着后来成了岩茶圈的“照妖称”——一老茶友常和我这么唠嗑。
那么今天就来解释解释这克数背后的缘由,岩茶的克数没有唯一标准,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最佳风味析出比例。投茶量一般为1:7-1:22的茶水比例,即投茶量5g-8g/110ml或者以10g-15g/110ml为宜,以上一长串是——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 1545-2015中,关于武夷岩茶冲泡与品鉴方法中提到的茶水比例。
市场上泡袋克数也随着岩茶发展,不断的变更着,最初7-7.2克,然后8到8.3克,之后8.8,9,9.5,10.13等等克数变化层出不穷。但是,它们都在官方的标准里,也就没有可以不可以,允不允许一说更多的在于消费者本身的接受度,以及这些克数背后有什么异议。
今天我们就克数背后的异议,消费者的接受度等角度略说一二,以便大家喝岩茶的时候不会有误区。
克数背后有什么异议——斗茶形式兴盛的另一个产物
早年岩茶的克数一般以大厂的包装出品为基准,散户跟进的节奏在茶圈推广。在7-8.3克之间。近3-5年来,随着个性化小众品牌崛起,个性输出成为岩茶克数变化的一大原因,打破了岩茶7-8.3克的旧模式。
另还有更大的一个原因是斗茶赛的兴盛,让大众在喝岩茶的时候,喜欢拿出来斗一斗,才算爽!有的茶看似一泡打开一称妥妥的9克,10克,也有的茶在打擦边球8.6克等取巧行为,原因?
引用一个资深的岩茶发烧友说——克数是山场和底子不够的岩茶的遮羞布,品质,山底不够,工艺不好,克数凑。
这句话有点偏颇,但一定不是瞎说,要想辨别,真伪,还真的不容易。岩茶的品饮,需要认知许多的层面,如从种植,山场,制作,烘焙,仓储,冲泡等等。单个元素列出来大家一定不觉得复杂、难,问题是以上的元素以某种无规则排序的时候,数列结果是无数种的情况下,复杂和难,并不是岩茶神秘最好的解释词汇。另这些元素并非只是某种知识的形式存在岩茶界,而是以一种你知道,你能喝到,你领会到,你分享大众等等方向对外释放这些元素存在的意义。
说回话题,岩茶在角斗场上最主要的PK的还是香度和浓度(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正岩产区的丰富度)。在竞技场中,浓度有时候是决胜的关键,有的竞技茶苦涩感强,香度也高,在综合的角逐中走出了赛点,成为了冠军。在这样的浓度比赛如火如荼的举行之下,很多人的口味越喝越浓,克数上升完全不带意外。
前几日分享该科普文的时候,有人在文章下留言说不通的焙火程度,也会影响岩茶的水分比。这是肯定的。在斗茶的影响下,关注到的岩茶现象中有地土的资源,生态环境,更有变化的制作工艺,然而岩茶的斗茶赛更加强化了烘焙的意义。怎么理解?就是一泡茶同样的山场资源,制作工艺,在不同的烘焙人手下有的可以拿奖,有的不可以拿奖。诚然拿奖那回事里还有拿奖的秘诀,比如兄弟团围奖等。有的烘焙老手通过多年竞赛的经验记录,可以大约判断用什么火,退多长时间,如何激发,可以让茶叶在斗茶审评其间表现最好(之后就不一定要负责)。这场本为竞技好岩茶的比赛,最后成为一些代表团的个人表演赛,年年如此,让比赛的意义骤减,却也充分说明了岩茶烘焙的门道和技术含量。诚然,茶叶本身的底子不可太差,太差再有技巧的焙师傅也无力回天,还有竞技茶,只对比赛期间负责,之后都是主办方的事了。岩茶的烘焙,吐纳周期的计算等等,说起来又是一堆干的卡蹦脆的干货,留给以后说。
岩茶需要加克数(高于8.3克)
首先,品牌方或者销售方想要表达这是一泡好茶。至于为什么克数要超出常规克数,那大概是常规克数无法更好的展现它的香和水,唯有加重才能达到常规的口感吧!
其次,加了克数,如果一泡PK的时候,也可以在浓度上赢得一些分值,实在不行也可以打个平手。最后,加了克数,大家的口味越来越浓,是不是对茶的损耗也可以提升(纯属凑数想出的一条,笑一笑为乐!)
总之,8,5-15克之间的岩茶,一定有故事。什么故事?比如手工制作,百年老丛,陈年老茶,足焙茶……故事为人造,喝茶随心去,你愿意接受这个故事,那么克数不再是疑点,唯一需要提醒,PK茶叶的时候一定要克数相当,要不委屈了那泡,味道当正克数略少的好茶啊!
消费者接受度
这个时代的消费者大约分为两种,一种要散茶,自己有称,门清。一种随波逐流,都可以随意,喜欢所有的新概念,新包装,同时也好奇传统等等。第一种你忽悠不了,第二种不介意你忽悠。有没有第三种,一定有,但是第三种要么无限靠近第一种,要么无限靠近第二种,一种过度状态。不信任的时候门清,信任的时候成为第二种。所以——更有写这篇文章的意义了!
岩茶品饮克数一个善意的提醒:新手而言,7-7.2克是大部分新手口感上接受起来比较舒服的阈值。8-8.3克,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克数,长时间霸占岩茶克数擂台,这个克数曾经被一些发烧友鉴定为,检验岩茶品质高低的“棒棒”。一斤60泡,在包装礼盒界,独占。8-8.3克成为岩茶界约定俗成的某一种好茶最佳?最适合?最美好?最——的克数。然而,岩茶个性化那么强,连用几个最,有时候只是表达一种老习惯而已,非绝唯一之意。
另给大家一个有用的建议
遇到克数不是自己常规喝的,可以把比例调整到自己常规喝的,比如常喝7.2克的就调整成7.2克,8.3就调整成8.3,不要盲目的被商家的行为带走。喝茶的水分比,也就是浓度,一旦上去了,下来就不容易了,且喝浓度大的茶,对身体本身就不是一个好的行为。(就像人吃菜越吃越咸一样,好的东西却又不需要太多的作料一样)以上关于岩茶克数的见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附录:
还有一个老生长谈的故事,一个很有名的饮食店要闭门两个月,整修。内人家就问,你要关门两个月,怎么保证之后人家还来啊?周围饮食店林立。商家自有妙招,早在一个月前逐级的增加菜品的咸,甜,鲜等着料的程度了。让大家念念不忘这一口啊!味觉认知,有时候真不容易构建啊!在这个纷繁的世界,总有人想要通过一个口,干点啥啥啥的!亲爱的大家,保有自我的觉醒,在清醒的意识下享受某种美好才是真谛!
感谢你的阅读。(本文作者千言,来源万韵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