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品鉴网

茶仙的神秘包裹

07-04

茶仙的神秘包裹

柴门深掩,

日上三竿时,

有人小叩柴扉。

快递到了。这一年是唐宪宗元和八年。时任常州刺史的孟简派人送来了“月团三百片”。至精至好,专程送来,殊为难得。

收快递的人叫卢仝,是唐代出了名的隐士。根据《卢氏宗谱》所载,卢仝是初唐大诗人卢照邻的六世孙。虽是名门之后,但到了他这辈儿,着实混得很惨。一没田产,二没工作,三没收入,属于唐代的“三无人员”。隐居在少室山,寒屋陋室,四处漏风。生活全靠朋友的接济,大诗人韩愈就常取用自己的部分俸禄接济他。

卢仝对自己的生活曾有过描述

《 山 中 》 唐 · 卢仝

饥拾松花渴饮泉,偶从山后到山前。

阳坡软草厚如织,困与鹿麛相伴眠。

明 仇英《卢仝烹茶图》页;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

在唐代,阳羡茶和长兴顾渚紫笋茶都是贡茶。好友送来的“月团三百片”就是阳羡茶,所以极为难得。“月团”实际上是对团茶的文学描述,是像明月一般的圆形团茶。团茶,也叫“团饼茶”、“片茶”。唐宋时非常流行,形状有方有圆,大小不一。历史上最有名的团茶,是宋代的龙团凤饼,极尽奢华。进贡的团茶,都被赋予吉祥的茶名:万寿龙芽、太平嘉瑞、长寿玉圭……


如此珍贵的“月团”,好友送来了三百片。一片唐代团茶大约是10克左右,三百片月团就相当于6斤左右。好友出手阔绰,实在是大手笔。隔着万水千山,见面实在不易,千里迢迢送茶,好友之间寄情于物。


由于唐代物流的不发达,全靠人背马驮,民间能品饮到新茶就成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所以,唐代饮茶,珍贵之处在于一个“新”字。卢仝在诗中形容自己收到的贡茶:“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春天来了,万物生发。因是贡茶,其他草木都躲着不敢先开花儿,生怕自己占了风头。皇家的霸道,民间的劳苦,贡茶的珍贵,写得精妙。


卢仝生火架鍑,慢火徐徐,鱼眼初沸。碗面浮起沫浡,白花凝于碗面。我猜想盛着好茶的茶碗必定是越窑的碗吧。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对各个窑口的茶碗作过比较:“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类冰似玉的越窑茶碗,受到了陆羽的推崇。卢仝深受陆羽影响,收到好友送茶时,《茶经》已成书三十余年,想必卢仝一定是拜读过《茶经》的。

五代 越窑青釉高足盏及盏托 观复博物馆 藏

卢仝连饮七碗,身体微微发汗,飘飘欲仙,仿佛看到了堕在悬崖上辛苦采茶的茶农们。乘着清风,归去天庭,不为了享乐,而是去替百姓仗义执言。卢仝拿起笔墨,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明 宋克 草书唐人歌卷(局部) 上海博物馆 藏

这首诗口口相传,被传颂了千年,影响了很多人,也成就了中国茶。

北宋苏轼有诗云“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元代耶律楚材说“卢仝七碗诗难得,念老三瓯梦亦赊”。


明代徐渭诗中言“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


如今很多商家会在茶叶礼盒上节选出几句,改称卢仝《七碗歌》。连饮七碗,一气呵成,精彩至极。


七碗,成了中国茶的绝妙代称。


这首诗,也成就了一代茶仙。茶圣、茶仙齐名并举。旧时茶叶店常以“陆卢遗风”四字作匾。“陆”是茶圣陆羽,“卢”是茶仙卢仝。民国上海汪裕泰老茶庄也曾用“卢仝”的品牌,尝试将祁门红茶行销海外。


卢仝,成了中国茶文化的最佳注脚。

汪裕泰茶号“卢仝牌”祁门红茶

民国“卢仝解渴”汪裕泰茶号木包装箱 中国茶叶博物馆

《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 唐 · 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水沫玉

铜发晶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