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白茶风行了这五六七八九十年,之后,已经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了。
近两三年,可以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越来越多的爱茶之人,爱上了白茶。
其实最早,白茶进入大众视线的时候,是主打的女性茶。
滋养女性身体的茶。
含有许多成分,比如某某酮。
后来就变了,因为发现所有人都适合,喝了对男女老少都有益,SO,变成了“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
当然,起先这些贴在白茶身上的标签,还算是正常,有科学依据,在正常合理的认知范畴之内。
直到口罩这两三年来,突然,白茶的标签就变了。
变成了“所有老白茶都适合焖泡”。
然后出来了一只壶,专门焖(做旧)老白茶的,叫作,焖茶壶。
其实就是我们小时候爷爷奶奶单位里发的保温瓶,只是换了个包装,再把容量缩小,而已。
这种保温瓶泡茶法,换了个高大上的名字——焖茶,立马,就高大上了。
鸟枪换炮,还赢得了无数的粉丝。
不但买了(做旧)老白茶的消费者喜欢它,那些销售(做旧)老白茶的掌柜,更是热衷于推荐它。
原因也很容易理解,如果没有这焖茶壶,没有这长时间高温焖出来的高浓度茶多酚咖啡碱,掌柜们卖出去的那些(做旧)老白茶,岂不是会被白瓷盖碗这款“无滤镜原相机”,泡出寡淡的原汁原味来?
退货率估计一下子能飙到百分九十,以上。
那么,老白茶究竟能不能焖,哪些老白茶可以焖?
在得出这些结论之前,我们先来讨论几个问题。
《2》
首先需要弄清楚的就是,喜欢焖泡的人,究竟喜欢“焖泡”的什么?
喜欢烹饪的人,喜欢美食。
喜欢购物的人,喜欢精致的生活。
喜欢孩子的人,充满爱心。
那么,喜欢焖茶壶的人,喜欢用焖茶壶焖泡“咖啡色老白茶”的人,究竟图的是什么?
以村姑陈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大抵有两种。
一种是懒人,懒得冲泡。
泡茶时,用白瓷盖碗这个“无滤镜原相机”一冲一冲冲出来喝,这放在悠闲的自由职业者身上,或者放在退休的有钱有闲一族身上,是每日的温情时间。
可以让心境平和,让心气平稳。
但大多数人,平日里是不得闲的。
不是没有闲情逸致喝这杯茶,而是没有这个时间——上班族白天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单位,在格子间,在多人办公室里,奢侈地在自己桌上摆上一只茶盘一只盖碗一只公道杯一只茶杯,仿佛,俨然不是来工作的,老板看到了不但要来分一杯茶,还会被人事请去会谈一番心态。
SO,又想喝茶又没有时间或者又没有盖碗泡茶条件的这一群人,这大多数人,选择了一劳永逸的办法,焖茶。
一只焖茶壶,虽然体积庞大,但胜在外形普通,生得像带汤带餐的保温桶,故一般人很难将它跟喝茶,跟享受生活,联系在一起。
在办公室用焖茶壶焖茶,不但不扎眼,不引来同事的嫉妒和老板的觊觎,还能让自己随时随地想喝茶的时候,便有一杯温热的茶汤可以喝,实在方便又极具隐蔽性,还对身体好。
另一种,是不会使用盖碗泡茶的人。
这一类人群,在北方,尤其数目巨大。
由于天朝上国地大物博,南北生活差异是极大的。
其实都不要说南北差异了,就算是同为长江以南地区,上海宁与胡建银在盖碗的使用上,便同样存在熟练程度上的差别。
这些又爱喝茶,被白茶之风吹乱了一池春水的茶友们,在被盖碗被沸水屡屡烫红了双手之后,最终,放弃了。
他们选择了退而求其次。
跟盖碗实在是无缘了,那就选择焖泡吧。
虽然焖茶壶有各种负面新闻,各种黑料,但好在它可以弥补不会使用盖碗的(烫)红酥手一族的不足,又能让他们在茶瘾上来的时候喝到茶,也不失为盖碗的一大补充。
于是他们也选择了焖茶壶,焖一壶,喝一整天,不但保护了双手,还能喝到好茶(想象中)。
焖茶一族,就这样队伍愈加庞大起来了。
《3》
弄清楚了这些焖茶者,看中的是焖茶壶的何种特质,之后,我们要来解决的是第二个问题,焖茶壶,它究竟焖出来的是些什么?
也就是我们每天从焖茶壶里焖出来的,倒出来的,喝到肚子里的,究竟是什么?
当然是茶水。
只是,此茶水与彼茶水,是不是一个“茶水”?
焖茶壶中焖出来的茶水,它含有哪些物质,与盖碗泡出来的茶水当中含有的物质,是不是完全一模一样?
是更好,还是更差?
是更多,还是更少?
答案已经有学者帮我们研究出来了(具体请参阅浙大王教授的《茶文化与健康》一书)。
这个答案就是,焖泡壶里焖出来的茶汤当中,含有的茶多酚与咖啡碱的数量是超高的,超过了盖碗冲泡出来的茶汤的N+1倍。
这个N,可以是任何大于1的数字。
得出结论之前的推论过程,过于专业,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们只按文科生的理解来说,那就是,茶叶当中的这些营养物质,它们的释放速度是不一样的,茶多酚与咖啡碱的释放速度更快,而茶氨酸的释放速度更慢(它是匀速释放)。
在第1-2分钟的时候,焖茶壶里释放出来的物质,主要是茶多酚和咖啡碱,而茶氨酸只有少量。
由于茶氨酸是匀速释放,到了第三十分钟的时候,焖茶壶茶汤中的主要物质,仍旧是以茶多酚与咖啡碱为主——它们俩的释放速度与释放强度,永远高于茶氨酸。
也就是说,在同等的浸泡时长里,茶多酚与咖啡碱的浸出数量,一直高于茶氨酸。
于是我们就会发现,焖茶壶里焖出来的茶,味道比冲泡时泡出来的茶,更浓,更酽。
酽茶与隔夜茶一样,都是长时间闷泡的结果。
那么,这种用焖茶壶焖出来的、茶多酚与咖啡碱含量过度的茶汤,除了苦涩味重之外,喝了有什么坏处呢?
嗯,王教授的书里写过。大家可以去查阅。
总之,有痛风类隐疾的中老年人,就不要轻易去尝试焖茶了。
喝茶,是健康;焖茶,是受伤。
《4》
到这里,我们该解决的是第三个问题了。
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有一些“老白茶”,它怎么焖都不会苦呢?
正因为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体质的、怎么焖都焖不苦的“老白茶”存在,于是便有人生成了另外一个天马行空的假想:怎么焖都不苦的老白茶才是高品质的。
这种假设完全没有科学依据,请不要妄言,也不要妄听。
“怎么焖都不会苦就是好茶”,跟“怎么打都不还手就是好人”,一样,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
怎么打都不还手的是好人么?那是傻人,可跟好人沾不上边。万一外敌入侵,敌人怎么打他依旧不还手,那可就误事了。
我们在前文提过,茶叶当中的营养物质,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等等,其它的物质在本文里出现的意义并不太大,故暂且不提。
上述这些营养物质,它们是茶叶细胞内物质的构成部分,是茶汤里呈现出来给我们喝到的主要物质。
只要是茶,它的叶细胞内,都具有这些物质。
茶多酚是涩的,咖啡碱是苦的,茶氨酸是鲜爽的、提鲜的。
于是,只要是茶树的叶片,只要是鲜叶,都会拥有苦味,涩味,和鲜爽感。
不信?
茶叶生在树上的时候,去采几片下来,洗干净,放嘴里嚼一嚼,就尝到了。
这才有“不苦不涩不是茶”的说法。
但不必担心这些鲜叶成品之后,焖泡时,会有浓郁的苦涩味。
它们焖泡后会有苦涩味,但却并不会过于浓郁到化不开,原因何在?
因渥堆做旧老白茶的过程,会让茶叶从生到死,再从死到半死不活,这样走一圈。
最终,从绿色一夜间变成咖啡色的做旧白茶们,身上的养分,大部分被渥堆重发酵给折腾掉了大部分。
只留下残余的一点半点物质,悄悄地证明着,它是一块白茶饼。
这种被折腾掉大半条命,这种内含物质几乎所剩无几的做旧老白茶,由于本身所有养分的含量都均衡地降低了——茶多酚含量降低了,咖啡碱含量降低了,茶氨酸的含量,自然也降低了。
故此,这种半死不活的茶,没什么营养成分的茶,焖泡到壶里时,只要投茶量不要太大,焖出来的茶汤,都不会太过于苦涩。
相反,这种内质稀薄的做旧老白茶,如果不用保温瓶这种特殊的工具焖泡它,而是用盖碗快进快出地冲泡,它冲出来的茶汤是没什么香气更加没什么滋味的——盖碗冲泡太温柔了,不能令其释放出所剩无几的养分到茶汤里。唯有焖茶壶暴力焖之压之榨之,才能尽出其养分。
一条没多少水的毛巾,怎么拧,都拧不出水来。
一条浸饱了水的毛巾,轻轻一拧,就有水流滴落。
一壶没有多少养分的茶,自然怎么焖,都不会苦。
它不但不会苦,也不会涩,更不会鲜,也没有香气,滋味自然也是没有多少的,稠度滑度浆感包裹感,那是想都不要想了,没有。
今后,当有人跟你说,我这茶怎么焖都不会苦的时候,请反问一句,那你的茶是不是怎么焖都不香不稠没浆没韵?
怎么焖都不会苦,并不是一个优点。
只能说明,这款茶的制作工艺差劲到连含量巨大的茶多酚与咖啡碱都能折腾光,可见,渥堆做旧程度之重,渥堆做旧心情之急迫。
这样的茶,你还专门要花几十上百块钱,买一只焖茶壶回来,每天焖一壶给自己喝吗?
奥M拉唑请准备一下。
《6》
真正的老白茶,内含物质丰富。
就像一条浸饱了水的毛巾,轻轻一拧,就会出水。
于是,真正的老白茶不能焖,一焖就苦涩味超级重,喝不了了。
尤其,焖茶壶的持续性保温功能,会让茶叶在壶中加重发酵,让茶汤变成红汤....翻遍六大茶类的国标,连全发酵的红茶,都只是黄汤——汤色金黄。
连全发酵的茶都不敢汤色发红。
把白茶焖成比全发酵程度还要高的发酵程度,这喝进去的还是白茶么?
当然不是了。
写到这里,又解锁了焖茶壶的一个新技能——能改变所泡茶叶的茶类,从白到红,或者到黑。
这种魔幻的剧本,连罗琳奶奶都不敢这样写。
只有焖茶壶,这本世纪最暗黑的发明,它做到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