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玩家有一句口头禅:“和田玉水太深”。能说出这句话的人不敢说懂玉,至少是对玉石收藏有了足够深刻的体会。
第一,玉石材质水太深!
同样的玉石藏品,相似的卖相玉色,材质却可能五花八门。比如阿料这种方解石玉,金丝玉这类石英岩玉,都时常与和田玉混为一谈。
还有那些层出不穷的“人造玉石”,各种玻璃、树脂制品,都可能成为和田玉玩家的噩梦。
第二,矿区产地水太深!
说这个很多人可能都不服,新疆料、俄料、青海料这三大产区玩久了都能分清。
那新疆料是和田料、且末料还是于田料?俄料是乌兰乌德还是巴沙糖?青海料是不是老坑,是不是野牛沟料?不同矿区有不同的特性,怎么可能一以贯之。
第三,产状形态水太深!
和田玉按产状分为山料、籽料、山流水、戈壁料、旱籽、水返沙。
山料是山上的原生矿,籽料是流水冲刷后的精华;山流水在水里但时间不够,戈壁料在戈壁但时间够长;旱籽是不见水的籽料,水返沙是见过水但水又没了……不知道有几个人能完全分清?
第四,玉种分类水太深!
受和新国标再次“扩招”的影响,现在的和田玉家族已经庞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
河磨玉、罗甸玉、唐河彩玉、四川碧玉,这些还算国内玉种可以理解。至于巴基斯坦玉、加拿大玉、北极玉都可以出证书,和田玉你是认真的吗?
第五,品质判定水太深!
一般说一块玉好不好,都是从结构、细度、密度、油性、糯性、老熟度、白度这些方面进行分析,但有时这些指标也不是那么容易理解。
拿最直观的白度来说,一般人都会觉得越白越好。但和田玉的白却是一种类似油脂的脂白,这一关就能卡住大部分新手了。
第六,机雕手工水太深!
关于机雕的问题,只能说是大势所趋。和田玉从来工料各半,既然多了那么多几十块的廉价玉种,自然就要有几十块的雕工来配合。
但永远记住一点,没有人会拿几十万的和田籽料去做机雕,好料配好工是和田玉的绝对真理。
第七,高古老玉水太深!
如果拿文玩和古玩相比,就好比小学难度对比中学难度。但要拿新玉和老玉相比,那就是大学本科对比医科博士后。
真正从事古玉收藏的行家,至少要有三十年以上的从业经验,而不是天天在店里给人“讲故事”。
第八,价格体系水太深!
和田玉可以从玉种、玉质、雕工、题材这四个方面进行估价,但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
比如现在和田籽料市场最难解释的一个问题:原石为什么比成品贵?这里面有玩料收藏的趋势,有复杂的行业因素影响,都很难以常理推断。
第九,制假造假水太深!
最初级的材质造假还可以通过鉴定分辨,但如果是以玉仿玉就会变得很麻烦。
俄料烤色,山料仿籽,青海料喷砂做毛孔,还有最考试的“二上加强”,这些造假手法即使是老玩家也很难区分,更别提新手了。
第十,文化底蕴水太深。
和田玉其实是个门槛很高的收藏门类,不少人玩了一辈子也只不过是一知半解。
不过也无需感到遗憾,能成为七千年玉文化的沧海一粟,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