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品鉴网

探索中国古代货币:从商朝到秦朝的钱币演变

04-26

探索中国古代货币:从商朝到秦朝的钱币演变

铜贝

铸期∶始铸于殷商晚期,下迄春秋时期。此当人类史上最早之金属铸币

特征∶无文。中有一半透(或透空)竖齿槽。

原大∶高22m 重1.9g

价值:七级


桥形币

铸期(地)∶春秋时期周王畿地区

币质∶青铜

备注∶今河南洛阳及陕西一带出土

原大∶长97mm 高48mm 重7.4g

价值:八级


鱼形币

铸期∶春秋时期

币质∶青铜

备注∶2000年河西走廊一带出土

原大∶长61mm 重3.5g

价值:六级


平肩弧足空首布

铸期∶春秋早期至战国初

铸地∶周王畿地区(洛阳一带)

币质∶青铜

特征∶铲型,有銎。多有字文纪地或纪数


文货

原大:高69mm 宽(肩部)34.5mm重19g

价值:二级

文货



东周

原大:高69.4mm 宽(肩部)35mm重21g

价值:二级

东周


斜肩弧足空首布

武安原大∶高74mm 宽(肩部)36mm 重 19g

价值:三级

武安


耸肩尖足空首布

铸期(地)∶春秋时期晋地铸

币质∶青铜

特征∶起源于生产工具"来",肩、足皆成尖角状,有銎。多无文

原大∶高118mm 重27g

价值:三级


无文


釿布

铸期∶战国早、中期

铸地∶以魏国为主,另赵、楚诸地亦曾铸有币质∶青铜

特征∶平首(实首),一般圆裆方足


梁充釿 金当寽

原大:高53mm 重13g

价值:四级


梁充釿 金当寽


梁二釿

原大:高64mm 重 18g

价值:一级

梁二釿


虞一釿

原大:通高55mm 重6.4g

价值:三级

虞一釿


共半釿

原大:通高48mm 重4.6g

价值:一级

共半釿


山阳(中型)

原大∶高51mm 重13.5g

价值:二级

山阳(中型)


垣釿

原大∶高56mm

价值:一级

垣釿


殊布当 背十货

原大∶通高104mm 重36.8g

价值:四级

殊布当 背十货


锐角布

铸期∶战国中、后期

铸地∶韩、魏

币质∶青铜

特征∶首部两端呈锐角,平肩方足


卢氏涅金

原大∶高71mm 重18.6g

价值:二级

卢氏涅金


尖足布

铸期(地):战国中、后期,铸于赵、燕之地

币质∶青铜

特征∶平首、耸肩、尖足


武平

原大∶高56mm 重5.8g

价值:七级


武平


邪山(大型)背 匕

原大∶高80mm 重12g

价值:四级

邪山(大型)背 匕


方足布

铸期(地)∶战国中、后期,三晋地区、燕国铸币

币质∶青铜(亦曾发现有铅质者)

特征∶平首、平肩、方足

马服营

原大∶高44mm 重6.3g

价值:六级

马服营


子邑

原大∶高46mm 重8.0g

价值:四级


子邑


东周

原大∶高44mm 重5.5g

价值:三级

东周


三孔布

铸期(地)∶战国晚期赵国铸币

币质∶青铜

特征:由圆足布演化之别种;首与两足部各有一小圆孔,故名

备注:三孔布背文皆以"朱"、"两"纪重,首开"铢"、"两"纪重制,对后世影响极大

下专 背 一两(大型)

原大∶通高74mm 重15.65g

价值:一级

下专 背 一两(大型)


封氏 背 十二朱

原大∶高52.5mm

价值:一级


封氏 背 十二朱


尖首刀

铸期(地)∶春秋末至战国早期燕国铸币

币质∶青铜

特征∶首部尖状,面文为记号、符号或单字

原大∶长167mm 重18.5g

价值:六级



直刀(圆首刀)

铸期(地)∶战国中晚期,赵、中山国铸币

币质∶青铜

特征∶圆首,刀身平直,大者微带弧意,环多呈扁狭状,形体皆轻薄

甘丹

原大∶长131.0mm重9.1g

价值:六级


甘丹


齐刀

铸期(地)∶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铸币

币质∶青铜

特征∶刀体大型厚重,铸工精湛;币文尤流畅华美,于诸刀币中首屈一指。其中、五字刀、四字刀币面外廓刀身高于柄部(于交接口中断);六字刀、三字刀外廓则身与柄部齐高(不断)

四字刀∶齐之法化 背 日

原大∶长179.5mm 重47g

价值:三级


四字刀∶齐之法化 背 日


五字刀∶即墨之法化 背 安邦

原大∶通长185mm 重55.5g

价值:三级

五字刀∶即墨之法化 背 安邦


六字刀∶齐造邦长法化 背 十

原大∶长186mm 重45.5g

价值:一级

六字刀∶齐造邦长法化 背 十


齐明刀(博山刀)

铸期(地):战国晚期燕一度占领下之齐地铸

币质:背铜

特征:刀身轻薄“明”字为方折多细长

备注:博山刀于清代嘉庆年间首批出土于山东博山香峪村。始得名。建国后曾偶有发现。近年山东青州诸地两次出土此种刀币共计廿余枚。

明(方折)背 丫

原大∶长143mm 重12.4g

价值:二级


明(方折)背 丫


圜钱

铸地:周王畿、魏、秦、赵等地

币质:背铜

特征:四形四孔。制古拙。面背无罪。穿孔正面大,径大于面径。钱体外缘多能找到浇口痕迹。字文大集,笔划或锋劲,或浑拙、俊活不羁

垣(传形)

原大∶直径40.7mm 重10g

价值:五级

垣(传形)


原大∶直径42.2mm 重11.5g

价值:四级


共屯赤金

原大∶直径43mm 重11.8g

价值:一级

共屯赤金


封坪

原大∶直径34.2mm 重11.8g

价值:一级

封坪


离石

原大∶直径37mm 重15.2g

价值:二级

离石


重一两 十四铢

原大∶直径40mm 重13.5g

价值:二级

重一两 十四铢


半圜

原大∶直径29mm 重5.9g

价值:二级

半圜


特大型圜钱∶面文"圜"(创见品)

原大∶直径55mm 重12.8g

价值:一级


特大型圜钱∶面文"圜"(创见品)


圆钱

铸期(地):战国中晚期秦、齐、燕等地铸币

币质∶青铜

特征∶圆形方孔,分无郭、有郭两种。后世相沿之方孔圆钱定制即源出于此


一化(战国晚期燕铸)

原大∶直径19.5mm 重2g

价值:九级

一化(战国晚期燕铸)


賹四化(战国晚期齐铸)

原大∶直径30mm 重10.2g

价值:六级

賹四化(战国晚期齐铸)


賹六化(战国晚期齐铸)

原大∶直径37mm 重13.5g

价值:六级

賹六化(战国晚期齐铸)


两甾(战国晚期物,铸地待考)

原大∶直径32.5mm 重10.5g

价值:三级

两甾


长安(秦钱)

原大∶直径23.5mm 重3.7g

价值:二级

长安(秦钱)


战国秦半两 厚重型

原大∶直径36mm 重24g

价值:五级


战国秦半两 厚重型



战国秦半两 特大型 长字

原大∶直径42mm 重22.5g

价值:三级


战国秦半两 特大型 长字


半两镇库大钱(秦或汉初铸)

原大∶直径70mm 重47.6g

价值:一级


半两镇库大钱(秦或汉初铸)


蚁鼻钱(鬼脸钱)

铸期(地)∶战国楚铸币

币质∶ 青铜

特征∶贝形,凸面平背,一端有孔(孔分穿透与不透两种;一般"咒"字币多不透),钱面铸阴文

原大∶高16mm 重1.8g

价值:八级



原大∶高16.5mm 重2g

价值:八级



原大∶高16mm 重1.9g

价值:八级




原大∶高18mm 重3g

价值:九级


原大∶高20.8mm 重4.9g

价值:七级


夅朱(大型)

原大∶高27mm 重8.8g

价值:四级

夅朱(大型)


楚金版

铸期(地)∶战国楚铸

币质∶金(成色多在96%以上)

特征∶多为版状,间有圆饼状。每版铸多枚小方形(或圆形)币品。币面均铸阴文,多纪地

郢爱

原大∶长22m 宽13.5m 重7.5g

价值:二级

郢爱


秦半两(秦朝)

铸期∶公元前221年-前206年

铸地∶秦初由中央政权统一铸币。至末年,社稷动荡,各地方铸,私铸钱出焉

币质∶青铜

特征∶规范秦朝半两制作精好,钱文规整、挺拔(小篆),一般直径在3.2厘米上下,重约8克左右

价值:八级

秦半两(秦朝)

未完待续


#古钱##古币#

英国可卡犬纯种

太湖碧螺春原名为吓煞人香后经谁改名为碧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