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品鉴网

巴蜀学者谭继和解析:中国茶,不仅是文化,更是文明的瑰宝

11-30

巴蜀学者谭继和解析:中国茶,不仅是文化,更是文明的瑰宝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消息传来,不管是茶行业从业者、制茶人,还是专家学者、广大爱茶之士,都欢欣喜悦。

1965年,从川大历史系毕业的谭继和在导师、历史学家徐中舒先生的引荐下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工作10年后回到成都开始重点研究巴蜀文化,成果甚丰。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谭继和开始深入茶文化,写过多篇相关研究性文章。如今他是西南国际茶文化研究中心顾问。

“茶与丝绸是中国给全世界贡献的两大独特文明”

听到“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申遗成果,谭继和说,“可喜可贺。中国在茶这个领域带给世界的,不仅仅是茶文化,还贡献了茶文明。在我看来,茶与丝绸并驾齐驱、给全世界贡献的两大独特文明。”

制茶是技艺,是产业,但是根和魂是文化,是文明。谭继和还特别强调,“茶文化”与“茶文明”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差别却很大。他解释,从茶文化到茶文明,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凝聚了人的智慧,人的思想。“茶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蜀人巢居嚼茶以代替调味盐的习惯,巴人则不同,要到处找盐泉。茶文化变为茶文明是源于蜀人对茶的健康美学的追求,发现茶的生理健康美进而至于心理健康美、心灵享受美,这就是茶文明了,它是中华最早的衣食住行文明特征之一。”

茶不仅是物质文明,其带来的一系列生活美学以及身心益处,更是精神文明。对于这次申遗成果的项目名称“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谭继和也分析说,“技艺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技艺的传承也凝结着背后一整套的文化。申遗成功也说明我们中华民族通过茶文明体现出来的生活方式、生活美学,也正得到更充分的认知。”

“茶”字的前身称呼是蜀地方言

司马相如和扬雄都有记载

川茶是中国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谭继和研究,巴蜀是人工种植茶树最早的地方,最早种植的茶树是蒙顶山七茶树,至今仍在蒙顶皇茶园中,是西汉吴理真所种,此为世界人工种植茶树之始。吴理真则被誉为“茶之祖”,蒙顶茶历代为“西蜀之最”,故被誉为“人间第一茶”。明顾炎武《日知录》曾认为:秦灭蜀后,全国“始有茗饮之事”,这也说明“茗饮”首先是在蜀地,秦灭蜀后饮茶习俗才推向全国。

谭继和还撰文提到,在相当于中原文化的神农尝百草时代,巴蜀文化的“人皇”巢居时代,也即采集经济时代,巴蜀地区原始人群以树为巢居之时,百草萌生,人们自然对采集和尝试百草发生兴趣,其中特别发现了嚼食雨水滴在茶树上的茶叶苦涩味,有调节腥膻食物如盐一样的功用,茶叶就自然从百草中脱颖而出。那时茶树还是野生的,当时的名称也还不叫茶,而是用茶叶的苦涩味来命名。如称为“蔎”,这是茶的涩味书写。称“槚”,是嚼茶苦味在舌尖上发出的“夹夹(jia)”言的书写。称“荼”,这是茶叶苦味发出的舌上音的书写。这些有关茶的称呼都是蜀人方言。司马相如《凡将篇》与扬雄《方言》都有记载。后来到唐陆羽才固定了这个“茶”字。陆羽在《茶经》里称神农、周公、相如、扬雄是茶的发现者和传承者。

四川多水域,历来就多茶馆,曲水流觞的雅事也不少。茶馆里张贴名人字画,文化韵味很浓。这个习俗也始于宋代四川,主要为了饮茶人消遣坐饮欣赏。在苏轼的诗里,茶水又叫“茶汤”“茶食”。“茶汤”源于汤药。茶有沁脾清胃功用,又香爽润齿故叫作“茶汤”。宴席饮酒吃饭前,要先品茗,进茶一盏,这种习惯叫作“茶食”“茶筵”。饭后又以“茶汤”漱口。这种习惯向文化方面发展,形成用茶之茶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波斯猫抽纸

蝴蝶犬价格大概多少钱一只